10月18日隨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縣外參訪活動至萬金聖母聖殿參訪。
萬金聖母聖殿位於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,於1869年10月購地,12月開始建造,費時一年於1870年12月8日舉行開堂大典,並以『無染原罪聖母』為教堂主保,為今日聖殿【堂慶】之由來。
萬金聖母聖殿廣場及圍牆大門正面
1874年清同治皇帝欽賜【奉旨】照准及【天主堂】聖石,於1875年鑲在聖堂正面上方。
這一塊石額是清同治十二年(1874年)七月,由清廷頒詔,諭令沈葆楨鑴刻,
並於翌年一月十二日送達萬金村,從此清兵路過此聖堂必須下馬為禮。
1984年7月20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敕封高雄教會萬金莊聖母無染原罪大堂為【宗座聖殿】。成為台灣第一座聖殿也是中國境內第二座聖殿。所謂聖殿乃是天主教會中第一級之教堂,享有教會中最高的神恩。同年內政部核定為屏東縣文化遺產第三號三級古蹟。
|
在民國七十三年砭五堂升格為聖殿之後,中央牆面上亦添加了『萬金聖母聖殿』金字。 |
萬金聖母聖殿為中西合璧的建築,外型為西班牙堡式但有山牆、;寬45尺、長116尺、壁高25尺、牆後3尺,以碎石、石灰、黑糖、蜂蜜、木棉及火磚建造。建材中之福杉在福州結成木筏,隨海潮漂流至東港,再以牛車運到萬金;工匠多來自福州、廈門、澎湖。
(聖堂大鐘)則遠自西班牙運來。遊行用的(聖母轎)則由福建名雕刻家鑴刻,美侖美奐,百餘年來均完整無缺。
1999年6月9日萬金聖母聖殿舉行聖堂整修儀式(動工典禮)。
2001年6月3日萬金聖母聖殿整修完成落成。聖堂恢復原始風貌。
萬金聖母聖殿天主堂的外觀為正面雙塔式教堂模式,看似西班牙碉堡造型,雙塔中間有一山牆面,創建時此山牆形式代帶有傳統馬背意象,馬背上寶頂豎立一座十字架,山牆之中有兩個裝飾紋樣,上為皇冠下為道明會的會徵。萬金天主堂的外部風格數度更動,1999年6月9日萬金聖母聖殿全面大整修以及庭園整理,地面鋪設紅磚塊配合聖堂原始風格,視線清楚聖堂牆壁抹上白色石灰,一進入萬金村就可看到一座雄壯威武白色的天主教堂。
萬金聖母聖殿為正面雙塔式教堂,中為山牆面,寶頂上豎立一座
十字架;山牆面上方為皇冠紋飾及道明會的會徽,右上方為鐘塔。
鐘塔內的鐘為清光緒十八年(1892年)所鑄,上有西洋銘文MR JULIUS MANN-IOH ALAY DEB K.CH 1892;鐘塔之曲線則是富有文藝復興風格之門型。
鐘塔
萬金聖母聖殿45度角透視圖
創建之時在南北面側於一樓有五座長方形窗戶上有水平雨庇,二樓有七個小型的哥德窗,上有尖拱雨庇。民國四十九年整建之後,一樓仍在原有位置維持著五處開口 戶。二樓個開口部,其中由西面算起之第二個開口部改為側門,其餘則仍然為維持長方形窗。二樓部份仍然為尖拱窗,但目前只剩六座。造成二樓部份窗戶更動之最 主要原因仍是因為在構造體上有所更動,窗戶遷就添加之結構柱,而置於兩根柱子之中央。
南北面側於一樓有長方形窗戶上有水平雨庇,二樓有小型的哥德窗,上有尖拱雨庇。
小型的哥德窗上有魚形排水孔。
民國八十年(1991年)聖堂南面興建了無玷之母會院
1991年興建之道明會無玷之母會院
1993年2月28日重建北側聖殿教友中心,1994年12月11日教友中心落成。
1994年12月11日落成之聖殿教友中心
1998年7月聖母祈禱公園動工,1999年2月16日(春節)聖母祈禱公園落成。
1999年2月16日春節落成之聖母祈禱公園
聖母公園內的緬梔,又名雞蛋花、鹿角樹,屬夾竹桃科;樹高9m、胸圍2m、胸徑0.9m、樹冠8㎡,樹幹長滿了鬚根,將整個幹包住長滿樹瘤,是年歲已久遠的老樹。推測樹齡約102年;是屏東縣內第二最老的雞蛋花樹,據天主教堂內人士表示該樹可能在建教堂時同時種植,當花開時,一片潔白的花瓣與聖母像相輝映成為一幅莊嚴的景觀。
|
聖母公園內的緬梔 |
聖母公園內的聖母像
聖母公園內涼亭及聖母像
進入正門後,聖堂右通廊安置了一百三十幾年的古物_遊行巡禮用的聖母轎,聖轎為聖母出巡搭乘之交通工具,對於萬金天主堂而言有很深的歷史與樣式意義。
聖母轎
聖堂中殿(主廊)內部
萬金 無染原罪始胎 聖母像後上方兩側鑲嵌彩繪玻璃
萬金 無染原罪始胎 聖母像及祭台十字架
聖堂內的聖體龕
資料來源:相關歷史摘錄自http://www.catholic.org.tw/bankin/bankim/history.htm
Read more...